教育部简报〔2018〕第34期
清华大学坚持正确方向、坚持立德树人、坚持服务国家、坚持改革创新,持续深入推进综合改革,加快“双一流”建设,着力培养肩负使命、追求卓越的时代新人。
扎实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建立一流人才培养体系。制定教育教学改革40条,深入构建价值塑造、能力培养、知识传授“三位一体”培养模式和教育理念。召开教育工作讨论会,以“践行‘三位一体’教育理念,全面建设一流人才培养模式”为主题在全校范围内展开深入研讨,召开校级交流研讨会、专题报告会、专题调研会40余场,院系教学讨论会近60场,形成30余项具体行动方案。实施大类招生,将49个招生专业合并为16个大类,全面推行大类培养和管理。大力推进通专融合,在全校范围内对本科培养方案进行重构,对全校所有本科基础课和专业核心课大纲进行修订。降低总学分要求,提高课程挑战度。充分发挥优质课程的引领示范作用,启动“标杆课程”建设。开设《写作与沟通》课程,着力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批判性思维和写作沟通能力。全面实施博士生招生“申请—审核”制,选拔学术志趣浓厚、具有创新潜力的优质生源。以“项目制”扎实推进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设立创新领军工程博士项目,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工程综合创新能力的高端科技领军人才。
全面启动科研体制机制改革,产出一流学术成果。以促进学科交叉、军民融合、前沿科学部署、科技成果转化为重点开展科研体制机制改革。瞄准跨大学科、跨大领域前沿问题开展学科交叉合作,成立人工智能研究院、智能无人系统研究中心、智能网联汽车与交通研究中心、柔性电子技术研究中心、大数据研究中心、脑与智能实验室、未来实验室等。先后出台和修订《关于促进跨学科交叉研究的指导意见》《交叉学科学位工作委员会工作办法》等,为学科交叉提供制度保障。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推进航空发动机研究院建设,力争通过长期奋斗突破技术短板。制定并实施《清华大学知识产权管理规定》《清华大学出版合同管理办法》《科技成果处置尽职调查规范》《科技成果转化手册》,推动科技成果转化。进一步突出学科优势,构建“学科领域—学科群—学科”三个层次的学科建设体系,对学科发展规划进行重新部署,制定文科“双高”计划、工科“双T”计划和理科“双E”计划。
深入推进教师人事制度改革,建设一流教师队伍。把教师人事制度改革作为综合改革突破口,构建以分系列管理、准聘长聘制度为核心的教师队伍管理体系。持续加大对青年教师的支持力度,鼓励青年教师自主选择研究方向,明确教研系列助理教授均可指导博士生。全面推行全职讲席教授、冠名教授制度,加大顶尖人才引进力度和学科带头人、学术骨干、优秀教师的支持力度。强化育人导向,推动高水平教师上讲台,鼓励引导长聘教授投入教育教学工作一线,要求教研系列教师至少40%的工作量用于课堂教学和班主任工作,另有不低于5%的工作量用于课堂教学之外的学生指导工作。努力缩短师生距离,设立师生开放交流时间,全校学生可以在此时间内与教师面对面交流,已有1800余位教师参与。设立新百年教学成就奖和年度教学优秀奖,表彰倾情投入教学、教学效果在师生中享誉度高的一线教师。加大教师职业发展支持力度,成立教师发展中心,完善教师教学培训体系,实施教师教学能力提升计划,实现教师教学培训全覆盖。
持续推进全球战略实施,提升国际影响力。发布实施学校首部《全球战略》,致力培养具备全球胜任力的人才。发起成立亚洲大学联盟,与华盛顿大学、微软公司合作在西雅图创建全球创新学院(GIX),与米兰理工大学合作共建中意设计创新基地。与中国工程院、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联合发起首届国际工程教育论坛,共同谋划工程教育的未来发展。在印度尼西亚建立东南亚中心,在智利筹备建立拉美中心,持续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建设。目前,已与50个国家的280所大学签署校级合作协议,吸纳来自128个国家的3500多名国际留学生。2017年,学校14000多名师生前往104个国家和地区交流访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