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部门
双一流建设专题 >> 他山之石

中国人民大学坚持马克思主义底色 着力推进“双一流”建设

作者:覃莉  来源:教育部网站  发布时间:2019年04月11日 17:28

教育部简报〔2018〕第36期

中国人民大学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马克思主义的鲜亮底色,努力稳方向、强决策、抓执行、促生产,深入推进“双一流”建设,推动人文社会科学整体研究水平迈进世界一流行列。

牢牢把握“双一流”建设的领导力。充分发挥党在“双一流”建设中的领航作用,成立由学校领导班子全体成员组成的“双一流”建设领导小组,负责顶层设计、宏观布局、统筹协调、经费投入、绩效评价等重大问题和事项。坚持党管人才原则,着力集聚一批有深厚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的人才,涵养党的理论家、人民的理论家、社会主义的理论家。坚持学科建设“姓马”、“信马”,强化马克思主义学科的传统优势和办学特色,全面提升马克思主义学科在服务国家决策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和影响力。成立党委教师工作部,启动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培养工程及基层党组织“对标争先”建设活动,强化基层党组织建设。完善“大思政”工作格局,坚持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启动青年教师“初心之旅”和“寻根之旅”大型社会调研计划。

全面提高“双一流”建设的决策力。完善“党委领导、校长负责、教授治学、民主管理”的现代大学治理结构,积极扶优扶强、补足短板,保障“双一流”决策科学有力。理顺学术和行政的关系,保障学校学术委员会作为校内最高学术机构统筹行使学术决策、评审等职权,充分实现教授治学、民主管理,全面激发学校创新创造活力。优化资金使用结构,推动资源配置向一流学科倾斜,为一流学科提供专项经费。设立“学科标志性重大平台项目”,重点支持以一流学科为牵引的学科重大项目孵化及跨学科交叉协同创新。实施科研国际化计划,成立数学学院、人工智能学院、丝路学院,强化基础前沿科学研究,积极对接国家战略需求。加强智库建设,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入选国家高端智库建设试点单位,首都发展与战略研究院入选首都高端智库,重阳金融研究院连续三年入选“全球顶级智库150强”。

统筹增强“双一流”建设的执行力。开展一流学科建设“大调研”,梳理重点核心问题10余项,提出针对性政策建议近40条。召开“双一流”建设推进会,建立重点核心问题任务清单,明确职责划分、责任主体和解决方案,强化责任倒逼。设立15个学科标志性重大平台,实行首席专家负责制,推动实现一流机制、一流人才、一流成果。成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主流媒体发表理论文章100多篇,组织编写《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丛书》《习近平与21世纪中国马克思主义》等著作。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五进”工作,推出吸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最新成果的本科教材。实施教师学术精品海外推广项目,2015—2017年翻译出版80余本高水平学术著作,涉及15种语言,推动中国故事、中国经验走向国际。聚焦“学科—学校—学院”三个层面,全方位催生“双一流”建设标志性成果,2015—2017年获国家或省部级科研奖励60余项,7部学术专著入选《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

充分发挥“双一流”建设主体的生产力。坚持重心下移、资源下沉,发挥学院的主体作用,激发学院基层争创“双一流”的动力和活力。健全学院“双一流”议事决策机制,完善学院推进“双一流”建设重大决策和重要事项集体讨论决定制度,发挥学院党政联席会议、学术委员会、教授委员会在“双一流”建设中的作用。推出“杰出学者支持计划”,占教师队伍30%左右的优秀群体在学校薪酬基础上享受特殊津贴,得到重点支持。成立“双一流”绩效管理办公室,积极开展一流学科评估、诊断、预警工作,对“双一流”建设开展全过程绩效管理,建立资金分配与绩效挂钩机制,推动建立一流学科建设“有进有出”,建立引导专项支持“能多能少”动态奖惩的机制,以制度保障学术生产力。

相关附件:

上一篇:浙江大学创新科技生态和发展格局 深入推进“双一流”建设

下一篇:陕西省强化服务需求导向 推进高校一流学科建设